2011/09/09

WD10EARS Benchmark-01

測試平台:
MB: MSI 785GM-P45
CPU: AMD Athlon II X2 255
RAM: Kingston 4G DDR3 1333 (KVR1333D3N9/4G)
HD: WDC WD10EARS

OS: XP SP3
OS HD: Segate ST340810A

對照組-01:IDE Mode,SATA 模擬 IDE 裝置。
實驗組-02:AHCI Mode,BIOS 開啟 AHCI。
實驗組-03:Advanced Format,為 AHCI + 先進格式化 4K 對齊。

很多 Windows XP 的使用者,即使硬體設備已經有支援 AHCI,但是實際上卻沒有在作業系統中啟用,那是因為 Windows XP 安裝時,需要 SATA 驅動程式才能辨識出你的 SATA 硬碟,而驅動程式你必須自己準備,而且要放到軟碟片中,才能讓 Windows XP 的安裝程式讀取,這個步驟對一般使用者而言太麻煩,而且現在幾乎沒有任何新電腦會配備軟碟機了,硬體廠商為了解決這個麻煩,所以在 BIOS 中提供了 IDE 相容模式供使用者切換,設定之後安裝 Windows XP 就不再需要 SATA 驅動程式,但也代表 Windows XP 只是把你的 SATA 硬碟當作 IDE 硬碟使用,更別說啟用 AHCI 功能了。

新式硬碟大部分都有支援自動噪聲管理(AAM),預設即啟用高性能(254)?!。
平均存取時間:14.6 ms
[ 01.HD Tune Pro-平均存取時間-01.IDE Mode.png ]

開啟 AHCI,S.M.A.R.T. 等溫度資訊就抓不到了...
自動噪聲管理(AAM)也變成灰色的,不過平均存取時間沒變。
[ 01.HD Tune Pro-平均存取時間-02.AHCI Mode.png ]

使用先進格式化對齊校準後,平均存取時間最快極限反而變慢了...
[ 01.HD Tune Pro-平均存取時間-03.Advanced Format.png ]

讀取效能測試,這是少數數值較穩定的,這邊其實也看的到存取時間,
磁碟讀取會由 Cylinder 磁柱(容量)小到大(外圈到內圈)而變慢。
硬碟在寫入資料是從外圈開始寫入到內圈,但是從圓形圖可以看得出來,
旋轉同樣一個角度圓形區塊的外圍所走的距離會比內圈的來得長,
但是經過的時間是相同的,所以外圈的速度會比內圈來得快。
而在一般測試硬碟連續寫入的測試軟體都是進行由外圈到內圈的完整測試,
因此才會出現一條傳輸效能逐漸下降的曲線。
平均讀取速率:84.9 MB/Sec
[ 02.HD Tune Pro-效能測試-01.IDE Mode.png ]

平均讀取速率其實都到不了 SATA 的頻寬(150 MB/Sec)。
[ 02.HD Tune Pro-效能測試-02.AHHCI Mode.png ]

高載速率(突發速率 Burst Rate)反而變慢了...
[ 02.HD Tune Pro-效能測試-03.Advanced Format.png ]

4.60 版開始在隨機存取有 4KB 校準 的選項,預設即開啟,效能看不太出來?!
1 MB 最大存取時間有暴衝到 105.893 ms,所以圖的級距拉比較開,這個好像算常態?!
[ 03.HD Tune Pro-隨機存取-01.IDE Mode.png ]

隨機存取的值大部分相近,1 MB 和 隨機 的數值比較好。
[ 03.HD Tune Pro-隨機存取-02.AHCI Mode.png ]

只有 1 MB 的值衝的比較好看...
[ 03.HD Tune Pro-隨機存取-03.Advanced Format.png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